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建奴想造反?问过我再说

作者:醉秋 | 分类: | 字数:61.9万

第283章 这个江山,我们永远只能控制一半

书名:大明:建奴想造反?问过我再说 作者:醉秋 字数:2382 更新时间:2025-02-10 01:56:40

第二天一大早,护送的队伍起床后,简单吃了一些早餐。

便立刻启程,朝着应天府行去。

因为队伍庞杂,人数太多,脚程并不算快,估计两天后才能到达。

程武倒也不急,并未催促。

路途上经过的山东和现在所在的南直隶。

在去年都因为黄河发大水,不同程度的遭了一些灾。

因此在路上他们一边走,程武一边派人,视察周围受灾的地区。

整理出灾后恢复的情况。

山东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虽然去年朝廷借了南方粮商的粮食,暂时稳住了灾民。

但灾民回到家乡后,原先的土地,大多被当地的士绅豪族给霸占了去。

无奈之下,只能给这些有地的大户当佃农。

粮食,种子,甚至是种地的农具,都是借贷购买的。

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这两地的农民,每天都在祷告上天。

希望今年可以风调雨顺。

若是再像去年一样遭了灾。

即便没有被淹死,恐怕也活不下去了。

“百姓苦啊!”

程武看着手中搜集的情报。,

只觉得有千钧之重。

虽然之前他和天道有过约定,不得再来祸害大明的百姓。

但他心里终究还是没有底。

得找个时间,和天道重新沟通一下。

定要确保今年是个风调雨顺之年。

否则灾区的百姓,不知还有几人能活得下去。

“宿主。”

正想着,脑海中忽然传来系统的声音。

程武一愣:“怎么了?”

“宿主不必担心,系统已经推算出今年的气候。”

“天道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虽然小冰河期依旧会提前结束,但时间拉长到了十年。”

程武目光一亮。

“十年?”

“如此说来,气温的变化,不会过于激烈。”

“高山的冰雪不会大量融化,河水也就不会暴涨了。”

“去年以工代赈,加固了河堤。”

“今年的黄河,应该不会再泛滥了。”

“很好!”

“给我们争取了一些时间!”

程武心中的兴奋逐渐平息。

“虽然天气的问题解决了。”

“但农民身上的负担,依旧沉重!”

“这件事,就是我此行,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两天后,护送佛骨舍利的队伍,被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阻挡住了脚步。

程武驻马江畔,看着眼前滚滚东去的江水。

江面上有大小数百艘船只,来回穿梭不止,一派忙碌景象。

目光略过江面,透过蒸腾的水汽。

隐约能看到对面坐落着一座雄浑的巨大城池。

此城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这就是大明太祖朱元璋,选定的大明都城。

不过后来燕王朱棣夺了皇位。

将一国之都迁到了北京。

又将南京改成了应天府。

不过朱棣虽然迁都,但应天府的朝廷班底,依旧得到了保留。

因此这里也有一个朝廷,而且和北京一样,也有一个六部。

负责管理整个江南的赋税行政。

甚至连锦衣卫,都有一个南镇抚司,和北京的北镇抚司遥相呼应。

虽说是遥相呼应,但权柄上,北镇抚司几乎是碾压南镇抚司。

不光是锦衣卫,旧都的六部,在权利上,也无法与北京的六部相抗衡。

程武作为皇帝亲命的钦差,奉皇命,来到应天府。

应天府的大小官员,出于礼节,是要出城迎接的。

可是江对岸,除了码头上人头攒动,忙得热火朝天。

竟然看不到一个当地官员的仪仗。

仿佛程武这个钦差,还有他身后数千人的队伍,都不存在一样。

坐在马上,程武目光平淡。

好像并未因此而动怒。

但在他的目光深处,却隐约有光芒流转。

谢淞没有骑马,正束手站在程武身后。

看着前方高大的背影。

他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沫。

他能感觉到,那沉默的背影带给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仿佛悬于高山之巅,即将爆发的山洪。

“将军。”

谢淞小心谨慎的迈着碎步,来到程武身侧。

低着头说道。

“应天府这帮子狗才,实在是狂妄至极。”

“莫非他们的狗眼已经瞎了,否则怎么会看不到将军的大驾?”

“奴才这就下令,让锦衣卫将这群瞎了眼的狗才尽数捉拿。”

“剜了他们的眼睛,看看他们的狗眼,到底是好是坏!”

说完,他躬身等在一旁。

只是迟迟等不到程武的回应。

虽然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程武一眼。

但他能感受到,身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断地压迫着他紧绷的神经。

身上冷汗直冒,将衣袍浸湿,江上的冷风一吹,冰凉刺骨。

他心中咒骂不止,将应天府大小官员,从上到下,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已经想出了二十种折磨他们的刑罚。

就在他苦思第二十一种刑罚时,身侧那天塌一般的压力,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

若不是身上冷汗淋漓,冰凉刺骨。

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幻觉了。

“呼~”

谢淞听到程武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紧接着,因为身上压力消失,他这才敢抬头看去。

只见程武依旧目光平淡的看着江面。

不带丝毫感情的开口说道。

“应天府的官员之所以如此。”

“为的就是激怒我们。”

“江南是朝廷赋税的根本。”

“此时整个大明的官员,目光都关注在我们身上。”

“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大明的朝局。”

“惩罚应天府的官员,固然可以让我们一吐胸中怒气。”

“可如此鲁莽粗暴,势必引得大明其他官员人人自危。”

“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届时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啊。”

程武的担心不无道理。

大明这个破罐子,虽然外部的威胁暂时消除了。

可也经不住任何内部的折腾了。

若是在应天府大开杀戒。

整个大明的官场,恐怕会立时炸锅。

他毕竟是武将,和文官存在着难以弥补的隔阂。

到时候一个拥兵造反的帽子扣过来。

他可就百口莫辩了。

整个大明,都会是他的敌人。

身旁的谢淞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他身在东厂。

平日里官员见到他,两条腿都在打哆嗦。

如同老鼠见到猫。

因此对于官员,一向极为轻视。

他无法理解,程武权势滔天,掌控着数万精锐大军,而且控制了皇帝,东厂也在他的手中。

已然是大明隐形的皇帝。

为何对于那些官员,竟有如此大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