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作者:倚夜听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231.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二十九章 西域以西
说实话,对最后入选的几家,众人或多或少都有几分的好奇。
这里面有京兆大族,也有关陇贵族,有五家七姓,也有皇家宗室,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李泰好像很是公平。
不过面对重建丝绸之路这件事,此刻买到名额的未必有多高兴,更多的是忐忑与恍忽,没拿到名额的,也是羡慕与好奇。
萨珊王朝距离大唐太远,丝绸之路更要经过西域与东突厥,这一路风险无尽,纵然拿到第一批入场门票,但对众人来说,未来依旧充满迷茫,但看在魏王以往的信誉,让众人敢赌一赌。
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买下名额,那众人也都开始准备起货物来。
这丝绸之路的开拓商队能够出售的货物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朝廷与波斯之间的交易物品,这部分需要十家连同李泰分配好后,各自按照自己分到的份额去准备,这也是世家的利润要与朝廷三七分的部分。
但每家也允许私自带一部分货物,所获利益纯粹归属自己,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每家差不多十车左右,若出现什么事故,组织只赔付到有登记检查的十车为止。
而萨珊与大唐之间的交易,主要还是兵器与药品为主,毕竟萨珊与大食在战争中。
经李泰据理力争,李世民慎重思考后,决定把要淘汰的武器,借助这次机会出售给萨珊。
当然,也只是刀枪剑戟之类的武器,像强弩与甲胃这两样东西则依旧不允许出售。
甚至连唐刀这种大唐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装备,也一样在禁售之列。
对此李泰也是赞成,毕竟自己只希望萨珊能拖延得久一点,兵器能增萨珊的杀伤力,但甲胃这种东西,却说不定拥有改写一场战争的可能性。
同时,李世民也下令让,西海的田长耕带着学府兵回长安,等新一批学府兵补充进去便带他们西行。
为此李泰还需要让洛阳钢铁城加班加点制造甲胃,让那些新加入的学府兵快速武装起来,吕才通过军乐师,让这些学子快速掌握自适应天赋,时间上倒是相当充足。
同时,李泰还塞了几个懂天象寻水脉的道士,尽可能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这次远行。
至于准备贩卖的东西,除了卑路斯所期望的某些有助于战争的武器与药品,李泰还让人带上了铁锅,茶叶,蔗糖等新产品,就是想看看这些东西到底好卖不好卖。
其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应该是铁锅,正常来说,铁锅这种东西在南北朝时已有雏形,唐朝也有少量出现,但真正大量出现还是要等到宋朝。
很重要的原因是宋朝建立了专业的煤炭机构,有了足够的燃料去锻造钢铁。
哪怕宋朝的钢铁相对唐朝来说硫化物高了几分,并不是那么合格。
但在生产力提升的背景下,铁锅这种利于民生的器具自然大量出来。
而最有力的左证就是从宋朝开始,炒菜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中,甚至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至于李泰能这么干,那是因为李泰一直以来掌握了煤炭产业,且不断去追求更高的温度。
在洛阳钢铁城的高炉炼铁技术成熟,终于能有多余的铁去打造些铁质用品,其中铁锅便是李泰指定必须要研究出来的东西,解决了模具问题后,就很快实现了量产。
而相对茶叶蔗糖这种农业产品,铁锅这种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实际上却浓缩了相当高超工艺的产品,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当前的工业实力。
理由非常简单,铁锅这种东西,首先需要攻克煤炭温度,然后需要解决铁质材料。
就算这些都解决掉了,生产效率决定了一个国家有限的铁生产出来后,优先供应武器与甲胃,其次是生产农具,最后才会轮到铁锅这种生活用品。
可以说,铁锅这种东西,绝对是生产力提升才能能够出现的产物。
这就好像在古老时候,为什么鼎会成为权利的象征,那是因为青铜鼎完美地把钢铁力量与粮食丰收结合在了一起。
别人看到你用着青铜鼎煮着羊肉火锅,便清楚知道,你一不缺金属,二不缺粮食。
而这在奴隶制时代,自然就是强大的象征。
而铁锅这种东西,某种程度上就是青铜鼎的继承者,同样是钢铁力量与丰收喜悦的结合。
在封建时代,很多政权若说造不出铁锅,自然不可能,但若说能制造出铁锅并跟周边国家进行交易,就不是一个普通国家能做到的了。
首先他们需要有足够的生产力,其次他们需要有文明。
所以铁锅这种生活用品,对平民百姓真的很方便,一个铁锅修修补补说不定能用一辈子。
换源app】
但如果国家的生产力没提升到一定程度,这东西还真到不了寻常百姓家里。
当然,李泰的这些东西跟其他世家拿出来的东西,倒没形成竞争。
因为他们准备的第一批货物,主要还是丝绸与瓷器,毕竟这两样东西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第四百二十九章 西域以西
与之对比,李泰准备的铁锅、茶叶与蔗糖,相对于他们准备的丝绸与陶器反而显得怪异。
对此李泰倒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是硬通货终究不算错。
只不过,虽然在汉朝丝绸的确让整个西方狂热,但很可惜,这项技术在五六世纪时被人偷到意大利,所以西方摆脱了东方丝绸的垄断,拥有了自己编织丝绸的能力。
不过,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让这条西方的丝绸之路出现了断代,这就使得西方的丝绸不可能贩卖给萨珊帝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说不会亏本。
总而言之,在六月份的出发时间到来前,所有人都尽可能做好准备,出发这趟未知旅程。
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至少是明年后年的事了。
当然,李泰这边以股份制的行事拉拢大大小小的世家建立丝绸之路,却让李承乾看得极其厌烦。
李承乾自然也知道,丝绸之路不是这么好建的,就算他们回来也是一两年后的事了。
但李承乾更清楚,青雀最是擅长用利益拉拢人。
“要速战速决了!”李承乾看着李泰这般拉拢世家,是比断了自己与世家的交往更痛心!
李承乾自然希望沙漠上最好出现沙风暴,或者他们路上遇到了西突厥被袭击。
反正这一整支商队全军覆没自然是最好的,但李承乾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现在的大唐到底是干掉了高昌,威震西域,甚至就算退一万步来说,这次遇到了沙风暴,整个商队覆灭了,但以李泰的谋划,下一批的商队想来也会很快就重新组织起来。
李承乾清楚只要这支商队营利,那李泰在长安的关系网就算真正建立起来了。
是用可可爱爱的开元通宝建立起来的无比纯粹却也无比坚固的利益关系。
甚至在李泰开放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的名额时,大大小小的世家怕会如同飞蛾扑火般向着李泰拥簇过来。
李承乾能想象得到,到时候自己怕真没一点点机会了。
李承乾想到这里,不由感觉到恐惧。但每当李承乾恐惧临身,他就越发的通透与冷静。
李承乾心中思索着,自己还是有足够时间,毕竟魏征才成为太子太师不久,阿耶不可能会在这时候打压自己。
而这正是自己布局的时间,登上那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位子。
想到这里,李承乾命令贺兰楚石说道,“你去安排时间,去邀请陈国公来府!”
“遵命!”贺兰楚石听到李承乾的命令,马上去找侯君集安排下一次见面。
“留给我的时间不太多了,一年,还是两年呢!”李承乾口中不由喃喃。
这时候,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李世绩,李靖,以及岑文本一同在太极殿中。
本来应是魏征来,没岑文本什么事的,但谁让魏征病了,留下来空缺便让岑文本接任了。
魏征自从成为了太子太师后就病了,已很少上朝了,甚至孙思邈也都去给魏征看过,但却只能表示,药医不死人。
如果魏征能撑过这个冬天,说不定能活上一年,但要撑不过冬天,那自己也没什么办法。
李世民听到孙思邈的判断,实际上也是很伤心,期望魏征能够挺过去。
“青雀想与借助这次丝绸之路的重建,让大唐的势力渗透西域以西。
把现在萨珊波斯所在的地方作为将来分封之用,从而为将来缓解大唐人口极限的区域。
大家都畅所欲言,都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岑文本听到这话瞪大了眼睛,这就是国家最上层的议政吗?动不动就实行什么分封?
分封制是什么,岑文本自然是清楚,但缓解大唐人口极限,为什么这几个字自己拆开来都看得懂,但合起来自己就完全看不懂了。
岑文本的心中充满了吐槽,向四周看了看,在场几位大臣除了李世绩都理所当然的样子。
显然这就是大唐朝廷的最顶尖秘密,自己也就因魏国公生病,顶替了这位置,才有幸进来的啊,还是少说少错,看看其他的人怎么说比较的好。
房玄龄默默看了一眼岑文本,出列详细道,“当初魏王所说,全国全部都种植上小麦,大唐最多能容纳的人口也就一千两百万户左右,在这之后便由盛转衰,必然发生动乱。
所以在人口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分封制度来化解过多的人口。
但如今我们大唐在几年前测算过也就三百五十万户,如今不过过了三年,就算多算点,想来也就三百七十万户左右,现在思量分封是不是太早了!”
房玄龄很清楚,魏王虽然提出分封,但李泰并不是一个乱来的人,相反很喜欢稳扎稳打。
正常来说,要实行分封那必然是大唐人口到达六百万户左右时去推动这件事情最好。
反正贞观一朝想要执行这个计划太不现实了,甚至就算下一朝是李泰接班,但想推行分封制,房玄龄觉得都有些遥远。
毕竟人口这个东西,想要恢复,那就真只有靠人去生。
而人最大的培养成本实际上是时间,哪怕按照现在大唐的恢复速度,少说也要五十年的时间才能让大唐的人口恢复到六百万户吧!
所以,房玄龄觉得,这分封计划至少短时间内不具备可执行性,不是自己不乐意,而是大唐的人口真支撑不了这计划。
“不过西域以西,既然能诞生大食,波斯之类的国家民族,那他们的土地必然肥沃。
如果只建立丝绸之路,探查一下波斯大食之类的国家,那臣并不反对!”房玄龄严肃道。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了解的点点头,房玄龄并不反对用建立丝绸之路的方式去了解西域以西的国家,但至少在这时候,房玄龄并不支持进行分封。
“药师,你有什么想法?”李世民知道了房玄龄的意见,目光向着李靖看了过去。
说实话,一般上来说,已经退休的李靖是不会参加这等会议的。
但实际上李世绩跟岑文本一样,都不了解大唐最上层的分封计划。
当初李世民支持分封,群臣劝降反对,岑文本与李世绩倒是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李世民并不是放弃了分封,而是李泰用数学数据的方式,直接论证了大唐想要三百年以上的国运,那就必须要分封,而且要分封得远一点。
所以李世民不再跟朝臣们继续争论着分封问题,而是努力恢复大唐人口为分封做准备。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是贞观初的事,贞观老臣们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当时,李世绩在并州吃着风沙,岑文本是秘术郎管理书籍,他们对其中细节不知道。
这也是李世民没有去问他们的原因,今天的消息足够让他们消化了。
不过,知道这计划后,他们对李泰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为国为民的行为也有了几分理解。
实际上魏王一个个的计划,也许有增加自身实力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要完成大唐最顶尖的计划。
李靖看着李世民问自己,恭敬道,“臣不是很懂政治管理,不过臣这些日子都在研究天地精气。
发现天地精气不仅会让人变得更有力量,就算牲畜好像也会懂得运用这力量。
换句话说,马匹在天地精气的滋养下,好像跑得更快,更远了。
若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西域以西,未必有我们所预料的那般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