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作者:大石浪 | 分类:历史 | 字数:41.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十七章 新政还得新动力
说老实话,只要机构改革不触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帝国高层还是支持的。他们也不是因循守旧,鼠目寸光之辈。帝国这两年的变化他们看在眼里,并常常为此激动和感慨。
对于牛弘抛出的机构改革方案,参议刘庞的看法是围绕皇宫的办事部门砍掉的太多了。怕如此下去,皇宫的威严受损,皇权受到削弱。
牛弘认为,皇宫有没有威严,不能光看形式,应该看实质。如果大汉帝国不强大,百姓不富裕,这皇帝当得才没有意思。如果政治不清明,天下士子看不到希望,人心思乱,这才是对皇权的最大削弱。
“陛下所思,乃大汉之福,天下之福。”太傅赞道。
由于吃了定心丸,高官们对这一议题讨论的较为热烈。当然,更多的是细节上面的一些建设性意见。牛弘从善如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最后,帝国机构改革的方案在帝国高层达成了一致。
下一步,牛弘就让四位高官协商新的中央机构的编制方案。本来官员的编制一直是太傅在负责,但这次工作量太大,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牛弘怕太傅年事已高,吃不消,就让四巨头一起参与。
回到后宫,牛弘对太傅的政治智慧打心眼里佩服。治国平天下,不仅要战略方向正确,而且要有合适的战术来配合,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吧。中央机构对帝国的影响巨大,稍有不慎,就会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这两天牛弘有点紧张,宋怡已到预产期了,快要生了。牛弘每天要往宋怡那儿跑一次,呆的时间也相应长一点,陪宋怡说说话。当然说的最多的是两人的孩子了,两人充分地发挥想象,设想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见牛弘张口闭口都是皇子,宋怡有点担心起来。
“要是位公主呢?”宋怡一脸的焦虑。
“那肯定又是一位大美人,朕喜欢。”牛弘说道。心里却在骂自己,呸呸呸,酒可以乱喝,话可不能乱说的。
牛弘的话对宋怡是莫大的安慰,消除了担心,脸上又重现了笑容。
小家伙不安份,经常胎动。牛弘好奇,伸手到宋怡肚子上去摸胎儿。嘿,还被踢了一脚,有性格。
皇后的头胎自然是非同小可。两位太后也时常来探望,御医更是随叫随到,不敢拖延那怕是一刻钟。
父亲不是这样好当的,除了愉悦还意味着责任。牛弘还有第二第三两个批次的嫔妃怀着孩子呢,所以每天都要挨个去看望。好在其它嫔妃和鄂儿还没有动静,否则会忙得顾此失彼。有时牛弘劝谑地想,这有点象自己在穿越前玩快乐农庄,一批批地下种,还要精心呵护,再一批批地收获。
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在姓氏上,牛弘到是不想节外生枝,既然现在这个身子姓刘,那么孩子姓刘也没有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不会有什么麻烦。辩和协两个名字是不能用的,这两人命苦,尽管有帝王命,却受人摆布。尽管牛弘不大相信迷信,但事关自己的亲生骨肉,还是不敢大意。
这些天,整个帝都洛阳却在议论帝国中央机构改革的事。有的人认为,既然原有高官一个都不裁,那就是换汤不换药,帝国的政治应该没有多大的变化。另一些人却从新的机构设置中敏锐地觉察到,天子是在动大手术,暂是不动高官是为了平稳过渡。
帝都的官员们则是既安心,又着急。安心的是自己的饭碗没有丢,还是吃皇粮。着急的是怕到新的岗位上不能胜任工作。所以这几天,负责新机构编制的四位帝国高官,家家门庭若市,都是一些前来拉关系,打听新机构有没有合适自己的岗位。
而一些年龄较大,又没有强大背景的官员就平静得多。要是以往,象这一类改革最先被请出局的就是他们,这次天子手下留情,让他们多吃几年皇粮,就等着听从安排。要是实在不行,就告老还乡。
孝桓皇帝时期闹得轰轰烈烈的党人算是被彻底边缘化了。本来他们人数就很少了,很多老牌党人现在已代表当局了,再也不会去跟他们扎堆了。这次改革又没有他们的戏,他们算是死了这条心了。隐居渤海的杜密听说了这次改革方案后,再也没有兴趣赶回帝都凑这场热闹了。
一日,太傅来找牛弘。就科技府的副手人选征求牛弘的意见。原有的那些九卿级高官显然都不是行家,必须配个强有力的副手。太傅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刘洪,汉室宗亲,人望高,缺点是专于学问,管理上没有什么魄力。另一个就是田丰,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就是人望偏低一点。
“就田丰吧,只要有能力,就能出政绩,人望自然会上来的。”牛弘一语而决,田丰就成了帝国科技丞。尽管上面还有个科技卿,但肯定是个外行。田丰将成为帝国主管科技的实权人物。
说完正事,牛弘就自己的首位皇子取个什么名,征求太傅的意见。
这事牵涉到牛弘的家事,而且这位皇子有可能是下一任帝王,一般臣子还真不敢掺和其中。直言帝王的名字都是忌讳的,更何况是取名。不过牛弘与太傅的关系非同一般,牛弘这样做实际上也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太傅感念牛弘的信任,却也不敢造次。他想了三个名字,达、榛和玄,让牛弘自己决定。这样既帮助出了主意,以后说起来,他也不会承认皇子的名字是自己取的。
牛弘知道太傅心中的意思,就决定把自己的第一位皇子取名刘达。这是个很不错的名字,达,万事通达。
宋怡的肚子果然争气,天遂人愿。建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皇后宋怡产下皇子,母子平安。
牛弘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宋怡宫中。穿越前就因为父子不能见上一面,牛弘引为憾事,这次当然要积极一点。
小刘达的哭声特别响亮,大概在宋怡肚子里憋坏了。牛弘坐在宋怡床边,看着自己的这位小皇子,红朴朴的,皮肤松驰,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牛弘抱了一下,发现小家伙的颈子象没长骨头一样,要用手托着头才能竖起来。
太医说,新生儿都是这样的,小皇子很健康。牛弘这才松了一口气。
牛弘对小刘达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王子,长大后能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只要表现出色,其它王子才没了争位之心,王子们才有可能和睦相处。
就象约好的一样,小刘达出生第三天,帝国新的中央机构改革告一段落。人还是那些人,但组织形式就大不一样了,职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开过朝会后,新的帝国中央机构就全部走马上任了。百官队伍中出现了两位新秀,一位是科技丞田丰,另一位国医丞董奉。董奉因在抗击钉螺线虫病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破格的提拔。国医府主要是针对百姓的医疗卫生管理的,太医去搞反而不合适。
政治架构改革完成后,还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才能推动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牛弘认为,这个着力点应该放在科技上。现在帝国各类作坊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出现,民间有积极性是好事,但要做大做强,提高效率和水平,动力问题成了最大的瓶颈。水力的利用总是有限的,受到很多限制。现在是到了非解决产业发展的动力的时侯了。
牛弘决定,让洛阳太学机关研究作坊研制蒸汽锅炉和蒸汽机。现在马钧他们的金属加工能力与半年前相比,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再想进一步发展也受制于动力。牛弘这两天想明白了,不能单方面发展某一项技术,其它技术干等着。很多技术都应该交叉向前发展,否则就会进入自相矛盾之中。
比如,牛弘原想等钢铁加工技术发展到比较容易研制锅炉时再来弄动力,却碰到了钢铁加工技术因动力不足碰上了瓶颈的问题。
牛弘要想一想,研制蒸汽锅炉及蒸汽机中的技术问题怎么解决。起码要为马钧他们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