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作者:乙醇迷 | 分类: | 字数:53.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章 夜袭,风靡一时的纸张
第33章 夜袭,风靡一时的纸张
在夜色中,这些人的行动难以被察觉。
他们都是吕不韦的人,今夜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潜入郡守府,将赢臻击杀。
选择今夜下手,因为赢臻已经解决了蝗灾之患,再不出手,明日赢臻即将返回咸阳,他们再无机会。
他们是罗网的杀手,然而他们并未在身上刻有罗网的标志。
然而,对赢臻来说,他们只不过是一剑之敌。
因为他,赢臻,是一位有着这个时代巅峰的战力。
与他们的力量相比,他们简直不值一提。
杀他们,对赢臻来说,只是手到擒来,并无可值得夸耀之处。
“将他们处理干净!“
赢臻淡然地指向尸体,声音传达到几名士兵的耳边。
“遵命!“
士兵们挺身应道,深深地点了点头,然后抬起尸体消失在夜色之中。
赢臻早就料到,吕不韦绝不会甘心就此罢手,他可能会做出一些行动。
因此,他的准备早已就绪,吕不韦的八名杀手不出他所料。
然后,赢臻恍若无事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重新陷入深深的梦乡。
赢臻率领着自己的大军,缓缓地向咸阳城行进。
离开时,豫南城的百姓全体出动,为他送行。
他们挤满了道路两侧,不断地高喊赢臻的名字,这种场景磅礴壮观,几乎可以称之为人海。
赢臻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蝗虫问题,消除了蝗灾。
而且他还给他们分发粮食,帮助他们度过当前的困境。
赢臻甚至还分发土豆种子,让他们重新种植。
因此,百姓们心生感激,视他为恩人。
回到咸阳后,赢臻被秦王赢政亲自接见。
赢政对赢臻的贡献大为赞赏,毕竟赢臻为大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蝗灾并非小事,若是未能解决。
不仅豫南地区的百姓会受到影响,甚至咸阳地区的百姓也会受害。
赢臻为秦国解决了这个大麻烦,为秦国挽回了一场大危机。
赢政随即下令,策封赢臻为左庶长。
奖励黄金两万两,良田百亩,绸缎五百匹。
这些只是奖赏的冰山一角。
然而封赢臻为左庶长的爵位,才是真正令人震惊的礼遇。
秦朝实施着严谨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前四级,被誉为士。
五级到九级,可称之为大夫。
十级至十八级,则可坐享卿的待遇。
而最高的两级,皆被视作诸侯之等。
这是商鞅在变法中设立的制度,旨在激励军队,提高其战斗力。
商鞅的规定,无论身世背景,只要在军中有所建树,便可按照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
哪怕是秦国的宗室也是如此,若没有军功,就不能加入宗族的册封,不能拥有爵位。
军功爵位的授予,也有商鞅设立的严格规定。
秦国的士兵只要斩首敌军的'甲士',便可获得公士的一级爵位,配以田一顷,宅一处,还有一个仆人。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敌人的首级便是最好的证明。
只需在战后,带着敌人的首级回到军营,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若是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的'甲士'首级。
他的父母若是囚犯,便可以立即得到释放。
若妻子是奴隶,便可获得平民的身份。
而斩杀五个'甲士',则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
每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赢臻这次虽然只是带领万名士兵消灭蝗虫,没有斩杀一名敌人。
但他却受封了十等军功爵位,这实在是太震惊人了。
赢臻是有史以来军功爵位提升最快的左庶长。
甚至连赢臻自己都觉得意外,他也没想到赢政会给他授予这么高的军功爵位。
很快,赢臻被封为左庶长的消息就在咸阳城中传开了
消息如同疾风,迅速在咸阳城内掠过。
赢臻突然蹿升的军功爵位,犹如天外飞石,震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这位年轻人,一下子飞跃十级,简直就像是奇迹。
许多官员忍不住心生羡慕,他们看着赢臻,只是解决了一次蝗灾之患,就立刻被赋予了左庶长的尊贵爵位。
他们无不嘟囔,早知如此,他们也申请去解决蝗灾了。
然而,当他们深思赢臻的付出……
砸出巨资,拿出对策,还贡献了创新的土豆解决食物短缺,他们也不得不叹服。
如果真由他们去处理,可能蝗灾的问题还未解决,已经先一步陷入了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蝗虫都是大秦的敌人。
赢臻短短半月内解决了蝗灾,无数的蝗虫被他消灭。
这对大秦来说,无异于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赢臻受封左庶长,最高兴的自然是他的父亲赢廉了。
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秦国朝廷有所建树。
如今,赢臻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左庶长,他的未来似乎无比广阔。
现在的赢臻,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商人,他是军功爵位的拥有者。
一时间,人们纷纷前往渭阳君府,想要向他道贺。
他们用道贺的名义,试图接近他,寻求他的青睐。
赢臻对此厌恶不已,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别有用心之辈,他没心思和他们交往。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赢臻平日里则是陪着小豆豆。
只是另他疑惑的是,这么长时间却发现奇怪的是并没有新的任务出现。
可能是之前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没有新的任务出现。
这期间,赢臻的造纸厂已经步入正轨。
制造出的厕纸和宣纸,销往了七国各地。
尽管价格不菲,但七国之人都疯狂购买纸张。
这么好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神物。
七国中,贵族和士族无需为金钱愁。
纸张的昂贵价格在他们眼中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短时间内,纸张成了一种追逐的对象,如同风尚,在市场饱和前,其价格也仍旧会居高不下。
随着纸张的推广,多数文人摒弃了过去的竹简,转而选用宣纸。
竹简销量瞬间减少,竹子价格因此一跃而下。
此时,赢臻便趁势建起了第三座造纸厂,专门以竹子为原料,制造出更精美且价格更高的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