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作者:乙醇迷 | 分类: | 字数:53.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5章 豫南地区粮食大丰收
第135章 豫南地区粮食大丰收
曾几何时,他们种稻谷,一亩地也就产个两三百斤的粮食。
而现在,一亩地竟能产四五千斤的粮食。
这产量的巨大提升,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侯爷,一亩地真能产四五千斤粮食吗?“
“真的吗,一亩地就能产四五千斤粮食,这不是在逗我们玩吧?“
部分农户依然有些不敢置信。
“你们先把这些红薯挖出来,然后用秤一称就知道了。“赢臻言简意赅地说道。
“侯爷,你别误会,我们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太过于兴奋和惊喜了。“
听到赢臻的话,众多农户以为赢臻生气了,忙不迭地道歉。
“我并没生气,你们继续挖吧,我们要在夜幕降临之前,把这片地挖掘完毕。“
然后,人们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
粮食丰收的喜讯让农户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的努力程度让人感动。
他们每刨出一棵红薯,下面都露出一大堆形态各异的红薯。
刨一棵如此,再刨一棵也如此,众人逐渐相信了赢臻的话。
他们真的有可能在这片地上得到四五千斤的收获。
所有的农民都兴奋得不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兴奋的神色。
红薯,对他们来说,是个新奇的食物。
最初,赢臻让他们种红薯的时候,他们虽然看过红薯。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红薯好不好吃,也不知道红薯的产量如何。
他们只是按照赢臻的指示,在田里种上了红薯。
而现在,他们看到地里刨出了如此之多的红薯,感到既新奇又惊讶。
到了傍晚,农户们停下了工作。
他们开始用牛车,把挖出来的红薯,运回家。
“侯爷,这么多红薯我们一时半会吃不完啊,红薯能放多久?“有农户好奇地问道。
“红薯最怕冻,如果保存得当,半年甚至一年都没问题。但是,一旦被冻到,红薯就容易烂掉。“赢臻耐心地回答。
“啊?冬天就快来了,我们如果吃不完这些红薯怎么办呢?“有农户忧心忡忡地问。
“你们可以在家里挖一个地窖,把红薯存放在里面。“
“如果你们不想挖地窖,也可以把红薯切片晒干,制成红薯干。“
“红薯干比鲜红薯更能保存,也不怕寒冷的影响。“
“你们如果有吃不完的红薯,还可以拿到市场去卖,或者卖给我们的招贤楼。“赢臻开口解释。
“哈哈,听到你这么说,我们都放心多了。“
听赢臻详细解释后,乡里的人们都松了口气。
“那这红薯有什么独特的吃法吗?“有人好奇地问。
“红薯,方法多样,可以烤着享受,也可蒸熟食用,抑或削皮切块,搅碎做成美味粥,甚至是和米粒一同烹煮。“赢臻详细讲解。
“哈,没想到红薯还有如此多的吃法。“
众人听完赢臻的介绍,一片欣喜若狂,对于红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忙着挖红薯。
经过数天的辛勤努力,红薯终于全部采摘完毕。
每个家庭都挖出了大量的红薯,家家户户的庭院,红薯堆砌得如山峦起伏。
扣除给汉阳侯的地租,他们仍有三四千斤的红薯存储。
这时,招贤楼突然推出了三种新菜品。
分别是香烤地瓜、甜美拔丝地瓜和口感绵密的地瓜粥。
地瓜这种新奇的美食,终于在咸阳城和豫南城同时亮相。
如人们所期待的,这三种新菜品立刻引发了一股热潮。
人们不仅通过招贤楼认识了这种新型的食材。
而且还品尝到了红薯的美味。
一时间,红薯成为了咸阳美食界的新星。
大家都争着想要去招贤楼尝尝红薯的美味。
新奇的事物总是有吸引力,新食物的出现,大家都渴望尝试一下。
他们以前从未见过,也未曾品尝过这种食物。
因此都想试试看究竟是什么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薯的人气逐渐上升。
一时间,吃红薯成为了咸阳城的一种新潮。
以前,人们见面的时候,总会礼貌地问一句“今天你吃饭了吗“。
而现在,人们见面时,问的却是“你今天吃红薯了吗“
如果没吃过红薯,都会觉得无法和别人聊上天。
因为大家聊天的话题,都围绕着吃红薯的体验和感受,没吃过红薯就会显得非常尴尬。
招贤楼就是有这种魅力,他可以让一种美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就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出现了红薯的身影。
有人开始在市场上销售红薯。
这个卖红薯的人,正是豫南城的一个农民。
他觉得自己家里的红薯可能吃不完。
于是就将它拉到咸阳城中进行销售。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红薯的销售情况超出了他的预期,简直就是热销。
不过一会儿,他带来的红薯就被抢购一空。
这位农户感到惊讶,城里的人像疯了一样,争先恐后地抢购红薯。
这名农户回到村子里,将情况告诉了其他人。
第二天,更多的人把红薯拉到咸阳城进行销售。
这些红薯同样销售得火热,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购买。
招贤楼推出的蒸地瓜和地瓜粥其实做法简单。
他们购买红薯回家,自己也能做出来。
在市场上买生红薯,回家自己做,比去招贤楼吃红薯,便宜了不少。
因此,许多人都抢着购买红薯。
红薯的价格也因此不断上涨,但是,依然供不应求。
接下来几天时间……
那些农户纷纷把自家的红薯拉到咸阳市场进行销售。
这些农户都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今年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他们过去一年的收益。
有些精明的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便开始从豫南城收购红薯。
然后运到咸阳城中进行销售。
今年,豫南地区粮食丰收。
尤其是红薯,无疑成为了豫南城的主要农作物。
这些耕作红薯的乡亲们,他们妙手一刀,将红薯片成片状并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存储起来。
这些居家必备的地瓜干,绵延的食物来源,足以供他们一年四季的餐桌了。
不仅如此,他们聪明地保留下了足够的地瓜干供自家一年之用,还有剩余的新鲜地瓜。
他们将其托运到远离家乡的咸阳城市场。
竟然换回了一袋袋沉甸甸的铜钱。
他们将手中的铜钱再用来购买其他的农作物和茶菜,实在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