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先忧
作者:长缨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76.9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七章 例竟
“满目韶华似已春,回眸本是同舟客”
-
“哎呀···别看了,没事的!出去,出去,这么多人赖着一姑娘的闺房不走,合适吗?”马新莹冲众人喊道,尤其是对我。那眼神,一点都不客气。
“那就有劳新莹姑娘照顾了!”我一边说着,一边对他行礼。
“行啦···小先生,你就放心吧!我多少也懂点医术,安心地回去歇着去吧哈···”马新莹一边安慰我,一边将我往屋外推。
随后我与萧秀、邓属一起往回走。我边走边问他们:“新莹姑娘真的会医术吗?”
萧秀答道:“想来应该是他父母传授的吧。听说他母亲年轻时就是当地的大夫。”
“嗯!还有新莹他爹,也是略通医术的。毕竟习武之人,行走江湖难免磕碰,所以师父在传授武艺之前都会先授些医术,以防不测。”邓属跟着回道,随后又有些担忧地说:“只是他应该学的比较杂,能不能融会贯通,就要看他的天资了。”
“我看新莹姑娘聪颖过人,当是能通达的。”我微笑着说。
刚踏入我住的院子,便有仆人跑到跟前,一边对我们行礼,一边说道:“先生、二公子、领卫,先生的房间还在清扫,临院的厢房已收拾妥当,请三位移步。”
“嗯!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做的不错!”萧秀对那仆人说道。随后萧秀与我和邓属一起去向旁边院子,边走边对我说:“今夜就只得委屈尚兄了。临院的厢房虽与那间布置的差不多,但终究是新床,所以还请尚兄见谅!”
“见谅什么?你是说我的择床症吧?”我看着萧秀,突然想笑,想不到心思缜密如此的人,竟然也信了我那日的话。于是我安抚他道:“放心吧,那日我不过是找个托辞罢了。没事的,我并不择床。”
“如此我便放心了!夜已深,我等就不逗留了,尚兄早些歇息!”将我送至房间,萧秀便与我道别,和邓属一起离开了。
仆人们已将火盆、被褥等移送到这间房。再仔细看这间房子,布置的与先前的房间相差无几,只是多了两个鎏金卧龟莲花银炉。炉里飘出的香气,沁人心脾,让人心神安然。明明白天睡了那么久,可进屋没多长时间,我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第二日一早醒来,我便往珠玑的房间而去。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打着哈欠,准备出门的马新莹。我急忙问他道:“新莹姑娘,珠玑怎么样了?”
“哟···这么早就来啦!你这是不信任我,还是不放心他呀?”马新莹斜着眼看向我,问道。
见他这样说,我便笑道:“呵呵···昨日听邓领卫说,姑娘医术系家传,想来定是不错的。只是珠玑昨日的状态,实在让我放心不下,一睡醒便急着过来瞧瞧。”
这时听见房间里有声响,应该是珠玑醒了,或者是有仆人在吧。只听马新莹继续调侃道:“那若是他还没醒,你打算怎么着啊?”
“姑娘锦心绣口,医术了得,若真没醒,那自然是恳请姑娘多想想办法了!”此时就不用说什么请大夫了,看马新莹的样子,就知道不能惹他,于是我恭维地说道。
马新莹皱着眉头,埋怨地看着我,道:“他对你就那么重要吗?你自己的身子可还薄弱地很!这天寒地冻的,怎么连斗篷都没披?就不冷么?”
被他这样一说,我才意识到,自己醒来便只顾着过来看看珠玑醒了没有,竟忘了披上斗篷,也忘了冷,于是只好对马新莹咧嘴一笑。
这时见珠玑来到门口,一边对我行礼,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谢先生牵挂,让先生久等了。屋外阴冷,还请进屋暂避风寒。”
看着珠玑依然红肿的眼睛,我心生怜悯,却又不知如何安慰。见他没什么大碍,便想着还是一会儿去别的屋详聊吧。于是我推辞道:“见姑娘已醒,已无挂碍。在下就不进屋了,先去用朝饭,稍后再与二位叙话。”
说完我欲行礼离去,却被马新莹喊住:“你等一下!”
随后见马新莹快步进到屋内,不一会儿功夫,拿着一领绣着一簇杜鹃的浅色斗篷,走到我跟前塞给我,说道:“把这个披上,可别着了风寒。”
而我却不知所措起来,毕竟没用过女式衣物,也不知合不合身,也羞于此。可马新莹的盛情难却,真是拒也不是,披也不是。
在我陷入两难之境时,马新莹似乎有所察觉,故意激将我道:“怎么,嫌弃我的斗篷啊?”
我赶紧披上,笑着谢道:“岂会!嘿嘿···只是怕弄脏了姑娘的斗篷。不过姑娘盛情难却,尚某谢过!”
“嗯!这才乖嘛···用朝饭去吧!”马新莹一脸得意地看着我,就像姐姐看着弟弟一样。
而我与他们道别后便去吃了朝饭,之后回到昨晚的卧房,发现萧秀和邓属都在等我。
没等我落座,就听萧秀说道:“尚兄,昨日已差人将消息放给李德裕和鱼弘志。萧泽也让薛梁吟连夜谱了一曲《阿颜女》,想着这两天便会传到李德裕的耳朵里。”
“薛梁吟?是那个薛易简的后人吗?他在何处?听说《琴诀》在他处,可是真的?”我听到薛梁吟的名字,眼前一亮,急忙问道。我是很早之前就听闻此人琴技了得,似有当年薛易简的遗风。我一边将马新莹的斗篷递给邓属,一边跪坐下。
萧秀见我这样,笑着反问道:“呵呵···尚兄识得他?”
“我虽久闻大名,倾慕其琴技,却无缘相识。只得听人谈起时,驰恋怀仰。”我一边接过萧秀递给我的茶,一边对萧秀答道。
萧秀也并没有吊我胃口,接着便跟我仔细介绍道:“说起薛梁吟,虽世人都传他是薛易简的后人,其实他只是薛家的仆人。真正薛易简的后人,是他的‘儿子’,七善。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大人物——杜悰。在杜悰年轻之时,是个纨绔子弟。为了博取一个青楼女子欢心,他硬是从薛家强夺了《琴诀》,致使七善的亲生父亲——薛游云,自刎身亡。之后作为薛家唯一的仆人,梁吟改姓薛。并且他将自己跟随薛游云所学的东西,都亲手教给七善,用心抚养七善成人。在薛游云死后,薛梁吟带着七善东躲西藏,最后投奔萧府门下,现在是平康坊里那个乐坊的主事。若是尚兄想见,改日可差人唤他过来。此事晚些再说,接下来尚兄对柳仲郢一事,有什么打算?”
“不急,待上有决断之后,饶阳公主自然会去举荐几个亲信去接替京兆府尹的位子。那时鱼弘志和李德裕定然不允,也会举荐一些自己的人。在双方争执不休,陛下焦头烂额之际,可让枢密使在陛下耳旁提一下韦澳。届时这个两不沾边的人,正是终止双方争执局面的最好人选。陛下身体渐微,会很快派人去问周墀。先前说周墀和韦澳都已准备妥当,那我便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我对萧秀缓缓道来,突然想起杜悰的事,便又问道:“萧兄,那日说杜悰之事,已有些眉目了,不知当下可有核实清楚?是否可以说来听听?”
“已核实清楚,这件事可能出乎尚兄的意料,但足以扳倒杜悰。”萧秀答道。
我倒是好奇起来,接着问道:“哦···只一件事就可以做到吗?”
萧秀看着我,抿嘴一笑,答道:“也不是一件,只是像贪墨、行贿、狎妓和暗中经商,这些都是朝廷上下心知肚明的。因有鱼弘志撑着,加上祖辈的荫泽,并且虽岐阳公主已薨多年,可他终究是驸马,也算得皇亲国戚,所以对那些事,众人也就假装不知。但是这件事却不同,若是翻出来,恐怕会震惊朝野。纵使他背景再深,也是没有退路的。”
“究竟是何事?竟能有这般力道?”我被萧秀一说,更加好奇了。
“当年杜悰做淮南节度使之时,曾秘密组建一支军队,网罗了很多能人异士。他们中大多是曾经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后人或徒弟。”萧秀答道。
“摸金校尉?难不成这是······”我吃惊地,不敢往下想。想不到杜悰竟是这般贪心,连祖宗都不放过。
萧秀端起仆人换回来的茶,抿了一口,说道:“对,他们就是一群挖坟掘墓的!”
“杜悰竟能做出此等断子绝孙的暗室欺心之事?难道就不怕辱没了杜家的门楣吗?”我既愤慨,又在心中感叹,想不到手不释卷,撰成《通典》的杜佑杜太傅,竟有这般荒子孱孙。
萧秀轻蔑地笑道:“哼···事情既然做了,就要承受结果。有些后果承受得起,有些却不尽然。但就算是无法承受的,终究还是要承受。哪怕是死了,也需要亲人、后人去承受。有些事情,从做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想到将要面对的结果,尤其是最坏的结果,否则就真的是小黠大痴的蠢货了。我想这对于尚兄和萧府来说,也是一样的。”
“是啊···”我看着萧秀,想着他说的话,心里万分感激,能有这样体己的人帮扶,我真是万分幸运。只是感激的话不用多说了,否则显得生分,随后便接着说道:“这件事若是抖出来,只怕这几世的书香门第,要就此倾覆了。不知萧兄是如何知道这般秘密之事的?”
“呵呵···其实关于杜悰秘密组织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传闻,早就屡见不鲜。说到此两不义之军,本在几百年前就被遣散。遣散后隐遁江湖,更是被江湖上的名门正派所不齿,所以几近灭绝之地。此次杜悰也不过聚集了几十人之众,但却收获颇丰。他利用节度使的掩护,将淮南境内的古墓几乎翻了个遍。在调入长安以后,他将这些人散布在各地,时有作孽,但行动绝密,无迹可寻。此次若不是有杜悰的堂弟杜牧和表弟李商隐的协助,萧府也难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摸查清楚。只是此事若大白于天下,陛下定会震怒,因此难免会牵扯到这二位。还请尚兄谋划之时,能尽力护其周全。”萧秀道出原委,也为杜牧和李商隐担心着。情有可原,应该是这二位在此事上帮了很大的忙吧。
“这个自然!他们二位都是文采斐然的俊杰之士,素来有‘小李杜’之称。若是他们因为杜悰的孽愆而受到牵连,岂不是会让后人扼腕叹息?我定然是要护其周全的。”我欣然应答道。
“对了···尚兄,‘丽景门’的卷宗已送到,是现在拿过来吗?”萧秀问道。
虽然珠玑已然有依附之意,但终究还差一步。若是此时能将“丽景门”了解清楚,或许能有所助益。于是我回道:“珠玑姑娘在何处?若是阎守信与珠玑姑娘都无暇过来,便拿来吧。”
“此时珠玑姑娘应该正在用朝饭。如无意外,用完朝饭后,他要去与阎守信叙旧抒怀,暂不会过来。”邓属答道。
萧秀喝了口茶,对邓属说:“好,你去取来吧。”
说完邓属便出门了,过了片刻便送来一卷轴。
“行了,你下去吧!”萧秀对邓属说道,而邓属也知其意,马上撤步离去。
我打开卷宗,这卷宗也并没有多长,应该是简卷。只说了“丽景门”的来历,参与的大事,内部构成,后面还付了一个名册和上官柳儿的履历。
我一边看着,一边与萧秀聊起来:“原来这‘丽景门’竟然是上官婉儿所创!”
“是的!当年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因为唐高宗的懦弱而被武则天所陷害,并将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其母郑氏没入掖庭为婢。上官婉儿在掖庭备受欺凌,从小便下定决心要复仇。所以后来他用尽心机得武则天重用,此后一步一步祸乱宫闱,扰乱皇室,更是让武则天‘遗臭万年’。而来俊臣的推事院,便是上官婉儿手上的一个得力工具。通过密布在全国各地的眼线,清查或者诬蔑一些人,然后带着所谓的“证据”给武则天,再把那些人带到丽景门内的推事院。只要进了推事院,无论真的假的,最后都成了有据可依的‘事实’。这也让‘丽景门’被人唤成了‘例竟门’,所谓‘入此门者,例皆竟也’,绝无例外。”萧秀平静地说着。这祸乱天下的事,似乎在他嘴中,也不过是一点卷中的文字罢了,没有半分的情感在其中。
“估摸着,那个时候,这天下之事,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也无需辨清对错,分清黑白。一个人成了阎罗,一些人成了判官,而剩下的都是小鬼,容不得半分反抗,只能乖乖等着宣判。这是何等的卑劣和可笑,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我一边看着卷宗,一边感叹道。
“或许帝王都有帝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与天下人的道理不一样吧···若是站在武则天的角度看,这些事又是多么合情合理和不得不为。虽然有错,但错不在他,在来俊臣。”萧秀此刻依旧平静如初,一边喝着茶,一边说着,仿佛是在看一场事不关己的戏一样。
“可是来俊臣又得到了什么呢?不过一枚棋子,最终还不是个死,而武瞾却得到了天下人的畏惧和安分。因畏惧而安分,是我华夏最无奈和可悲的事情,这源自君王的无耻,却是百姓的灾难。无妄之灾,无诉之难!”我继续边盯着卷宗边愤慨道,没有再看向萧秀。
“是啊···在来俊臣死后,推事院便被取消。而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眼线和推事院里的一些人,被上官婉儿隐匿了起来,演变成一个秘密组织,自称为‘丽景门’。他们收养孤女,从小培养,用以辅佐有能力的公主或者后宫妃嫔,希望成就下一个武则天。后来的韦后就是其中之一,只可惜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政变而倾覆。那一次‘丽景门’也差点被灭,上官婉儿用一死来保住了残存的势力。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上官婉儿死后,并没有再深究下去。‘丽景门’在那之后,花了很久才恢复一些元气。之后的杨贵妃,就是‘丽景门’为了报复玄宗而辅助上位。本想助他做另一个武则天,却不想这女人荒淫无度,竟然与安禄山生出龌龊。而丽景门只为搅乱李唐皇室,但并不乱天下,所以这才取其性命。”萧秀还如先前一样的语气说着。他的话虽与卷宗吻合,却也有些是卷宗里没有的,想来他是阅过详尽案卷的。
于是我便抬头看着萧秀,问道:“那之后呢?”
萧秀一边放下茶杯,一边答道:“之后虽‘丽景门’也做过一些事,却再也没能激起那般波涛来。现在的郭太皇太后便是‘丽景门’的上任门主——上官芳苓,辅助上位的,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而现任门主——上官柳儿,虽也兰质蕙心,却有些太过予智予雄,始终缺一点识察之明,也是断然达不到上官婉儿那般颖悟绝伦。所以这才让连薏有可乘之机,而饶阳公主也因此很难全局掌控,始终被牵制着。”
“是啊···若是上官婉儿在,或许不是这般光景吧···”我看着卷宗,一边应着,一边再抬起头。这才发现珠玑不知何时进来,就站在屏风边上。我有些吃惊,不过看萧秀,倒是依旧平静,心里便明白一二。于是我对珠玑说道:“姑娘既来了,便进屋坐下吧。门前寒风难禁,火盆旁能暖和些许。”
珠玑听罢,走到我与萧秀跟前,突然跪到地上,做跽拜状。而我见他如此,心里更是心疼:
轻舞霓裳曲,醉吟长恨歌。
世间多坎坷,枉路却无辙。
取乐欺人苦,天公岂有德?
寒风吹梦醒,飞雪入山河。
-----------------------------------
(为武汉和全中国的同胞们祈福!!!
我做不了太多,每到这个时候,只能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在此写首小诗,为大家鼓劲:
守在家,安于室,今年自律做闲人。
每逢庚子多惊事,晋灭东吴永乐临。
我劝天公别作怪,中华历久亦如新!
同袍亿万何须惧,飞雪融时共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