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有娇兰
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 | 分类:言情 | 字数:90.1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95.信仰
这也是为何朱棣能够及时赶回来救下我的原因,他脱困之后率先领精骑兵疾奔而回,先撕开北元军的一道口子并且将我救下,而另一边由朱能率领余下燕军与阿平里应外合将北元军夹击在内。北元做梦也没想到自以为的诱敌之计,最终成为了它最大的败笔,也终将在此次战役里伤亡惨重。
据朱能汇报,目前北元残余力量全都撤逃向北面,是往北元而回的方向去了。
众将听完都大叹此仗打得畅快,纷纷喊说要喝酒。城守立刻命人送来了好几坛酒与大碗,破开之后一人倒了一大碗,朱高煦最是殷情,一手端了一只大碗走过来,“炆哥,这碗给你,咱们喝上一碗?”
我首先惊了一跳,那碗中酒液是透明水色的,闻着酒香也像是烈酒,他竟要与阿平干上一碗?不行,阿平一碗下去定然要醉倒的。
错身上前一步,有意与朱高煦打混:“有酒喝为何没有我的份?”
朱高煦闻言错愕地看我,狐疑而问:“你也要喝?”我挑挑眉,直接从他手中端过了那碗酒,途中故意洒落了一些于地上,然后道:“刚才不是说我也参与了战争,为何庆祝就没我的份?”朱高煦辩解:“可你是女……”
随着我一瞪眼,他那“女人”二字嘎然而止,还贼头贼脑地左右张望了下,见没有人注意我们这边才松了口气,压低声偷偷地说:“还好我反应快啊。”
我对他嗤之以鼻,就这反应还叫快?不是我瞪眼,差点就当众说出我是女人了。
突的手上一空,我端着的酒碗易了手,到了阿平那处去了。他抿起唇角说:“这碗酒是我的,不许来与我抢。”话落就去与朱高煦碰了碰碗,然后放到嘴边轻压了一口。
朱高煦见状眼珠子转了一圈,干笑了两下道:“炆哥,咱哥俩是自己人就不拼酒了,我找老朱去喝啊。”看着他落荒而逃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这真是一个活宝呢。
最后也没人来与阿平拼酒,就连朱棣过来也只是轻抿了一口。倒是阿平端起酒碗对朱棣道:“王叔,今日你对兰的救命之恩我必铭感于心,在此敬你。”
竟见他直接把余下那大半碗酒给全干掉了,我就是想阻止也已经来不及。
阿平将碗底朝下比了比,意为一滴不剩,随后笑着道:“侄儿恐酒力不胜,就不陪王叔饮酒了。众将领们也都辛苦了,王叔还请早些歇息,侄儿先告退了。”
朱棣眸光浅凝而来,嘴角勾起淡淡的弧度,低应:“去吧,你们也都累了,这里自有我来应付。”话落时若有似无地瞥了我一眼,使我心头漏跳了一拍。
阿平点点头没再多言,拉起我就走出了议事厅。城守懂眼色的立即上来询问:“殿下,将军,您二位是要歇息了吗?请随小臣走,这就带你们去厢房。”
这城守许是看阿平一直带我一道,又同乘一马车,便将我也当作了作战的将军。没必要和他多解释,便由他想去,跟着穿过了拱门后就到了后屋。说是厢房,其实就是隔开了的房间,大约有个四五间的样子。
只听城守在旁询问:“殿下,小臣为您安排在主厢房,这位将军就住您隔壁如何?”
阿平蹙蹙眉,“你只需指哪间房便可退下了,无需你再忙碌。”
城守闻言不敢有异议,连声说是指了某一间门,随后便退出了后屋。
暂时将领们都还在前屋喝酒,此处静谧无人,就只有我和阿平两个。推开屋门,见里头简陋家居也不奇怪了,假若这屋子当真就是那城守的家,那么他日子过得真的是好生清苦。
应该是一名清廉的官吧,这样的人不由让人感到敬佩。
桌上预先点了一盏油灯,应是城守之前来准备的。夜里有风,屋门开了后那灯芯的火苗就随风晃晃悠悠而动,目光凝了凝就听见耳边阿平低道:“我不喜欢那个场合。”
“呃?”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敛转眸看向他的脸,发现面无表情下隐隐有着难过。不禁询问:“你怎么了?”他突然将我一把抱进怀中,把下巴抵在我的头上,“媳妇,我可能真的不适合从武吧,他们能够在牺牲无数生命取得胜利后可以庆祝了畅快痛饮,我不能。我一闭上眼就看到自己的兵士们一个个倒下的画面,他们有的中箭,有的被刀砍断了肢体,还有……”说到后来他的语声里已有一丝痛意。
我会心疼他,但这时候该让他将压抑在心中的东西说出来,于是紧随而问:“还有什么?”
“还有被选出来留在树林作为靶子吸引敌军注意的那一千名士兵,他们其中一人穿了我的盔甲冒充主帅。媳妇,那些人很可能已经都……没了。”
是没了,我亲眼看见那个穿着他盔甲的士兵倒在地上,一箭穿心而过,毫无声息。还有那满地的尸首,断了的残肢,那里有我们的人一千个啊,他们都成了这孤山深野里的孤魂。
到这时我的感官知觉才渐渐恢复,满脑都是战后的景象,从前世到今生,这是我见过最多死人的一次。之前因为心系阿平安危脑子里一片空白,可眼下那无边的恐惧便不由从心底滋生,迅速蔓延,乃至身体微微颤抖。
阿平并没发现我的异状,径自沉浸在他的情绪里:“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就不能和平共处?千山万水,战争下的亡魂,他们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战争是因为……人的贪欲,有人想要权利,有人想要财富,有人想要美女,有的人贪心更大,想要这天下都臣服于自己脚下,这便是战争的起源。我们人类总在追求一些遥远的东西,也一生在为此而奋斗,说好听些这是没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说难听些其实就是人太贪婪与自私。所以才有成王败寇,也所以才有改朝换代。”我顿了顿,轻拍他的肩背柔声再道:“阿平,这不是你的错,是这个时代的环境必然,无可更改。”
我一心想要宽慰他,将自己的比较超时代的理念都说了出来,却感觉阿平的身体震了震,从我身前退开半步留出空间来,目光下凝落于我的脸上,眸中情绪我一时难明,略感忐忑。
看了我片刻后他才开口:“成王败寇我相信,可是有皇祖父的英明神武,有朝臣上下一心守卫,北元兵经此一役必将元气大伤,我们只需乘胜追击定能将他们驱逐出境。所以改朝换代在我们大明朝绝不可能,我朝也必将传承万代。”
我没有说话,这是一个皇族子孙对国家的信仰,这也是一个储君对后世的坚定,我不该去戳破这美好的宏愿。可是心底却不禁升出一股悲哀,历代皇帝都想千秋万代,可有哪朝哪代真的能够如此?纵观历史横流,没有!哪怕古有秦皇汉武,后有唐宗宋祖,依旧不能。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崛起都很强大,而到后期都将没落,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这种叫时代的进步,当时听了没觉得有什么,现在身处历史横流,目睹战争残酷,我开始觉得这个进步的代价太过沉重。
而阿平永远都不知道,真正在后世取代明朝的根本就不是蒙古人,而是满族人。所以但凡俗人,谁又能看得到那么远?哪怕是朱元璋一代枭雄,他也只能将国家朝政安排到自己离世为止,尽可能的为阿平创造时机,却不知……
冥思被前屋的一声哄笑而打断,两人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看向门外,当然什么也看不见,但觉外面氛围与里面截然不同。就像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庆祝声还能隐约传来,可都被排斥在屏障之外。我仔细留意了下阿平的神色,他没有再表现得像刚才那般低落,可眉眼间的厌恶骗不了人,暗自轻叹了口气。
似乎这样的场合确实不适合阿平,他的心中还有悲悯与慈善,对已故的亡魂满心愧疚与悲伤,不像朱棣和那些将领见多了生死,面对战争的残酷已经麻木。就连朱高煦,都已然适应杀戮与血腥,他再不是当初为救我杀黑店老板的那个颤抖少年,这时的他砍杀一名敌军将领会变得很兴奋。
可能这就是文与武的区别,阿平在当初就选了从文,而今即使走上武的岔道来也改变不了他文治天下的心思;而朱高煦随父从军又出征,这次战役对他而言是场历练,让他不再害怕杀人,反而从中得到了成功的快感。
想想觉得其实挺可怕的,从内心深处出发,我并不想阿平像朱高煦一样改变,不是残忍不残忍的问题,而是当一个人的心越变越凉,越变越硬时,很多本质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改变,比如,善良、敦厚,以及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