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 分类:历史 | 字数:80.9万

第151章 有趣的敏东王

书名: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字数:2339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45

不过,在淮军冲到离华军150米的范围内时,突生异变,华军两挺重机枪开火了。突突突突突突,随着连续不断的枪声响起,淮军冲锋士兵像被割麦子一样一片片倒下,许多士卒是在惊恐中来不及反应就中枪倒地。

淮军总兵卫汝贵惊恐地看着那两个圆筒状的杀人武器,这华军什么时候又弄了这种神器?在这种大杀器前面,任何冲锋都是徒劳,于是急忙命令卫兵鸣金收兵。

其实没等后方鸣金,淮军已经掉头后撤,没命地往后逃。可悲剧的是,人怎么跑得过子弹。结果只有部分运气好的和那些聪明的选择爬回来的士兵才逃过一劫,3千人撤回来已经不足1千2百人,在华军阵地前留下了成片成片的尸体。

淮军不敢再对滩头的华军发动攻击,使华军能从容的构筑滩头阵地,同时也加快登陆速度,滩头上很快就集聚了两个旅近4千人的部队。

华军这次是临时在旅一级配备了重机枪组,为2个什(部队编制)25人,2挺重机枪。重机枪虽然是大杀器,可子弹消耗太大,华军也敢大面积地装备部队,现在仅仅是在禁军、近卫集团军里才配有重机枪。

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两个卒的士兵分两路进攻淮军阵地。在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下,淮军都抬不起头进行射击,使得华军在付出极小的代价就接近到战壕30米的地方,这是手榴弹攻击的最佳距离。

华军接二连三投掷过来的手榴弹给淮军造成的伤亡虽然不大,但心理压力却倍增,战壕已经无法给他们提供安全保障了。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淮军各队官、营官只能强令士兵还击,这使得淮军的伤亡大增。

不过华军进攻部队一共只有六百多人,被淮军这一通不要命的攻击,也造成几十人的伤亡,便撤了回去,换上另外2个卒进攻。

就这样,连续攻击三次后,淮军已经濒临崩溃。每次华军进攻就死伤几十人,而淮军却要付出几百人的代价,三次攻击已经造成了淮军2千多人死伤。

此时,华军的登陆部队人数已经接近1万,狭窄的登陆点已经快没地方站人了。于是,第四次,华军一次动用了两个旅、4挺重机枪参与进攻。淮军终于抵挡不住,被华军突破了防线,淮军全线撤退,往天津逃去,2千撤退不及的淮军被俘虏。

华军足足花了5天时间,才完成整个登陆和卸装武器弹药、物资的工作,运输船队在南方舰队的护航下,返回台湾淡水,去接第四近卫集团军剩余的5万多人。

溃兵逃回后,李鸿章便亲自找来当时负责的卫汝贵了解情况,李鸿章的见识当然不是一个区区总兵可以比拟的,他是知道连发枪的,当他知道华军竟然装备了威力巨大的连发枪,心里寒意十足,泥马,这连洋人还没装备的武器华军都有了,这仗可就更难打了。

不久,李鸿章收到消息,华军没有尾随溃兵来攻击天津,却派兵占领了天津的前哨城镇——军粮城,离天津仅有50里路。同时华军四处出击,相继占领了塘沽、北塘、芦台、葛沽、盐水沽等周边地带,已经在天津附近立稳脚跟。

李鸿章明白,华军这样稳扎稳打,淮军已经失去了在天津重创华军的机会,再用主力坚守天津已不合时宜,于是留刘秉璋、吴长庆、卫汝贵三人领兵2万坚守天津,自己带着刘铭传、张树声、聂士成等人退至东安防御。

经过一番准备,四月二十八,刘玱琳率第四近卫集团军主力抵达天津城下。

就在刘玱琳第四近卫集团军攻打天津的时候,除了“进攻”云南的南路军外,华军在全国各地的进攻并没有同时展开,而是蓄势待发,等待杭州的进攻命令。

云南的湘军,在第五集团军的协助下,殿后部队的行军速度加快了很多,在他们赶到龙陵的时候,湘军主力才前进到芒市司(今潞西),相距不过80里路。

林小虎以第五集团军司令的名义,向沿途的土司发出公告,汉军(汉族军队)仅仅是路过,对各土司没有恶意,希望大家不要误会,和平相处。

虽然各土司各自占地为王相安无事,相对封闭,但华军的威名还是知晓的,知道自己以后就要跟着他们混饭吃了,自然不会去触华军的霉头。要打劫物资多了去了,这次就不找湘军的麻烦了。

湘军主力行至勐卯司(今瑞丽)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初二(7月10日), 通过长时间从长途跋涉,湘军军民已经疲惫不堪,曾国荃不得不命令部队休整10日。

但20万的湘军主力不可能长时间的驻留勐卯司,就是粮食供应也负担不起啊。所以,休整三日后,鲍超领三万湘军精锐启程,杀入缅甸。

此时统治缅甸的是缅甸贡榜王朝的第10位君主:敏东王(Mindon Min 一译曼同王),1852年12月17日,敏东王与弟弟加囊亲王(Kanaung Mintha)一起推翻了国王蒲甘王,蒲甘被迫退位,由敏东王继位为缅甸国王。

而蒲甘王其实是敏东王和加囊亲王两人的哥哥。

但这位敏东王非常的搞笑,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成年了,他不立自已的儿子为王储,而是立了弟弟加囊亲王为王储,结果悲剧了,引发了内乱。

敏东王的儿子敏贡和敏孔登对敏东王指定加囊王为王储深感不满。于是在1866年8月2日,他们突然发动政变,杀了加囊王,敏东王在此次政变中也险些丧命。

政变失败后,敏贡亲王逃到了下缅甸英国人那里,被英国当局送到印度避难,但他在缅甸宫廷内外还有一批支持者和同情者。

政变过后,敏东王没有确定王储的归属,既不宣布自己的儿子为王储、也不宣布加囊王的儿子为王储,结果引起忠于敏贡亲王和忠于加囊王两派军官的不满,弄得是里外不是人。

两派的支持者当中,一些人失望之下干脆携带武器进入农村,开始走向武装反抗政府的道路,来维护自己支持的王储。

所以,敏东王的目光一直是在监视缅甸内部的叛乱分子和南方的英国侵略者,根本就没有留意清国方面的动向。虽然前段时间传来消息说,清国方面军队调动异常,正向清缅边境集结,不过没有引起敏东王的注意。

此时,湘军突然间杀入缅甸,让他是措手不及,缅甸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首都曼德勒附近以及在南方与英军对峙,根本来不及回防,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杀进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