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作者:乙醇迷 | 分类: | 字数:53.2万

第134章 超产经济作物

书名: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作者:乙醇迷 字数:2306 更新时间:2025-02-21 02:09:17

第134章 超产经济作物

无止境的印刷只会导致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崩溃,纸币最终也将变得毫无价值。

因此,尽管他有能力印刷纸币。

但是他绝不可能无度地大肆印制。

在豫南城的城主府的地宫深处,赢臻站在一个房间之中。

房间内堆满了闪闪发光的黄金。

随着纸币在豫南城的广泛流通,人们更愿意将金子换成方便携带的纸币。

而大秦银行仅保留了部分黄金。

其余的都被运到城主府,储存在地宫之中。

如今,这个地宫已经成为了一座金库,里面堆积如山的黄金,无比耀眼。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尤其在处理大额交易时,使用纸币既节省时间又省力。

然而,这种纸币只能在豫南城中使用。

商人们在到达豫南城后,可以在大秦银行将他们的财物兑换为纸币。

待他们离开时,再将纸币兑换回金铜货币。

大秦银行由赢臻担保,使得人们对其深信不疑。

赢臻作为汉阳侯和秦国的首富。

他的声望和财力使得大秦银行无需担心纸币无法兑换的问题。

自赢臻创立盐场以来。

纯净的细盐销售至七国各地,赚取了丰厚的财富。

盐场的利润甚至超过了造纸厂,成为了赢臻最大的财源。

盐场运作稳定后。

赢臻将其交给信任的人管理,自己则成为了甩手掌柜。

这一天。

城主府的管家孙承,手持厚厚的册子,走进了赢臻的书房。

“汉阳侯,人口普查已经完成,这是户口簿,请您查阅一下。”孙承说道。

“豫南城有多少人口?”赢臻问道。

孙承答道:“豫南城内有十万人,城外有五万人,总人口为十五万。”

赢臻点了点头,他的封地中总共有十五万人。

他再问:“这些人的身份凭证都办理好了吗?”

孙承答道:“已经全部办理好了。”

赢臻再问:“豫南城中现在有多少士兵?”

孙承回答说:“现在总共有一千士兵。”

赢臻略微皱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一千士兵实在太少,无法满足城市防御的需求。

“孙承,你得行动起来,增援我这里,让豫南城的军队增强到五千人。”

赢臻破口而出。

“遵命,我立刻就去做。“

孙承赶紧转过身,急匆匆地去执行命令。

紧接着,豫南城掀起了一阵新兵招募的热潮。

很短的时间内,豫南城的军队就增加了四千新兵。

再加上原有的一千人,豫南城的军队人数现在达到了五千人。

豫南城的军队人数到了五千,就停止了招募。

因为如果再无节制地增兵。

赢政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威胁,他肯定不会容忍赢臻大规模地扩军。

现在豫南城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五千人,赢臻开始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经过了赢臻如同恶魔般的训练。

这五千士兵都成为了精兵强将,能够一战十敌。

这五千士兵全部都是步兵,没有骑兵。

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豫南城,而不是进攻,所以并不需要骑兵。

过了一段时间,豫南城的排水系统终于建成了。

豫南城的护城河也完工了。

这时,赢臻发布了一项公告。

只要是豫南城的居民,到招贤楼消费都有半价优惠,购买食用细盐也是如此。

但是,只有食用的细盐才有半价优惠,如果是用来贩卖的,就没有优惠。

除此之外,持有豫南城居民证的人,购买造纸厂的纸张也有半价优惠。

当然,购买的纸张只能用于个人,不可贩卖。

如果是贩卖,就没有优惠。

除此之外,拥有豫南城户口的居民,购买农具厂的农具也享受半价优惠。

这个政策一出,豫南城的居民都非常兴奋和激动。

他们都非常感激赢臻。

生活必需品,比如农具、纸张、细盐。

豫南城的居民购买这些东西都享受半价优惠,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优惠。

其他城市的居民听到这个政策,都对豫南城的居民非常羡慕。

甚至有些人想要在豫南城安家。

但是,在豫南城落户并不容易。

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外地的女性嫁到豫南城,她们就可能获得豫南城的户口,她们的孩子也就成为了豫南城的居民。

一时间,豫南城的户口成了抢手货。

许多女孩都想嫁入豫南城,就是为了获得豫南城的户口。

豫南城也因此成为了最幸福的城市,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眨眼之间,就到了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豫南城的红薯已经可以收获了。

豫南城外的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满是种植的红薯。

现在是收获的季节,赢臻召集了这些农民,准备统一收获红薯。

收获红薯,最好的工具是铲和镰刀,镰刀用来割断红薯的秧,然后用铲把红薯翻出来。

铲和镰刀在秦国本来是没有的,这些都是农具厂生产的农具。

赢臻已经为每个农户提供了一把铲和一把镰刀。

众多农民有序地站在赢臻的面前,他们肩扛铲,手持镰刀。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他们坚信,赢臻会带领他们走向富裕。

在过去,地主总是剥削农民。

甚至对农民无情地压榨,但是赢臻却在为他们着想。

“现在,田里的红薯已然成熟,我今天的目标就是和你们一起将这些土里的黄金宝藏挖掘出来。“

“行动起来吧,兄弟们!“

赢臻充满力量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遵命!“众人齐声回应,热血沸腾。

于是,大家开始了繁忙的农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整个田地活力四溢,生机勃勃。

人们合力协作,一部分人专心致志割秧。

另一部分人全神贯注地刨红薯。

“看这堆大大小小的红薯!“

一个农户扒开一块地,弄出一大棵红薯。

大家惊叹于那棵红薯上的七八个红薯,每一个都大得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棵秧子上的红薯,我估计得有七八斤重吧。“

“嘿,这片田地的红薯,能有多少斤重呢?“

那名农户惊异的声音在空气中飘荡。

“一亩红薯,最低也得有四五千斤!“赢臻自信满满地说道。

“我的天!一亩地就能产四五千斤粮食?我这是在做梦吗?“

众多农户听到赢臻的话,震撼得无以复加,仿佛他们正在做一个梦。